|
|
|
|
|
省文化廳提出“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八項主要任務 |
發表時間:2016-08-31 10:02:38 |
|
在2015年全省文化(執法)局長座談會暨“十三五”規劃工作專題研討班上,省文化廳提出“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 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為引領,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以“走在前列”為定位,以建成文化強省為目標,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總抓手,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文化本體功能,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振興文化產業,順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努力把山東建成全國區域文化中心和道德文化高地。 主要任務: 一是大力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精心實施舞臺藝術及美術創作高峰戰略及系列重點工程。實施山東地方戲曲保護傳承扶持工程,加大對地方戲曲、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曲藝雜技等的保護扶持力度,推進完善“一村一年一場戲”、“一校一年一場戲”。力爭到“十三五”末,藝術創作生產體系更加健全,山東舞臺藝術和美術在全國更加具有品牌影響力,涌現一批叫得響、留得住、傳得開、演得長的精品力作。 二是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貫徹《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實施基層文化設施提升工程,統籌城鄉文化設施建設布局和資源配置,重點縣級院團基本實現“一團一場(劇場)”,所有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中心)達到國家三級,社區和行政村建有符合標準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實施群眾文藝創作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建設數字圖書館群、數字文化館群、數字博物館群、數字美術館群,提升公共文化機構數字資源供給能力。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統籌實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組建理事會,加快推進去行政化步伐。力爭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發展均衡、服務便捷、多元參與、共建共享、保障充分、統籌有力、充滿活力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三是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認真落實“藍黃”經濟區、“一圈一帶”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文化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改造提升演藝、娛樂、文化旅游、文化會展、工藝美術等傳統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網絡文化、數字內容等新型文化業態,推進文化產業與金融、科技、旅游、制造業、農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和扶持一批知名文化品牌。推進文化藝術金融試驗區建設,組建文化銀行和演藝股權引導基金,推行文化惠民卡,舉辦文化消費季活動。力爭到“十三五”末,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四是全面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以實施齊魯優秀文化傳承創新工程為總抓手,著力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闡發、普及推廣和傳承保護,推動形成整體推進的戰略態勢。以儒家文化為重點,統籌推進孔子及曾子、孟子、管子、荀子、墨子、孫子等思想研究,扶持建設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荀子研究院、管子研究院、墨子研究院、孫子研究院等一批文化研究基地。推廣“圖書館+書院”模式,實施鄉村儒學、社區儒學推進計劃。健全完善非遺保護項目、傳承人、傳習所、生產性保護基地、生態保護區“五位一體”保護傳承體系,建設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實施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歷史文化展示體系。辦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創建一批“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力爭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完善的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普及教育、保護傳承、傳播交流體系。 五是加快推動齊魯文化走出去。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思路,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重要出訪、重大經貿洽談、友好省州交流等重大外事活動,策劃實施文化交流項目。實施“對外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工程”,突出孔子主題,整合非遺、演藝、雜技、圖書、書畫、文化科技產品等資源,講好孔子故事、山東故事。積極辦好世界儒學大會,推進尼山論壇機制化建設,加快海外“尼山書屋”建設,組織開展海外“尼山講堂”。組織演藝、數字化產品、藝術品及授權產品、工藝美術品、文化旅游、創意設計等領域的對外文化貿易,積極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搭建對外文化貿易服務平臺。力爭到“十三五”末,構建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齊魯文化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 六是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以山東省文化創新獎為引領,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加強文化領域技術集成創新、模式創新與自主創新,提高文化領域技術裝備水平,開展科技創新發展環境建設,促進科學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應用推廣。充分運用“互聯網+”等高科技,啟動建設“山東文化云”,實施一批文化科技創新項目,加強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完善文化領域技術裝備,提升文化科技創新水平,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的文化與科技融合型領軍企業,培養一批文化科技復合型人才。建設“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實施“山東省文化創新工程”。加強藝術科學項目規劃,組織實施一批重大藝術科學研究課題,全面推動文化理論創新。 七是大力推動區域文化協調發展。開展本土文化資源普查,全面盤清文化資源家底,形成“山東文化地圖”,建立完善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制定重點文化資源開發規劃。依托資源凜賦、文化特色,打好“孔子牌”,念好“山海經”,奏響“忠義曲”,唱響“正義歌”,突出齊文化、魯文化、莒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紅色文化,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示范區,充分發揮地方特色文化優勢,推動形成區域文化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以曲阜、鄒城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依托,以建設孔孟故里文化圣地、中華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國際修學旅游目的地、儒家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大遺址組團式保護園區為目標,推動曲阜鄒城一體化發展,努力建設道德文化首善之區。制定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總體規劃,明確示范區建設的新內涵、新機制、新模式,在城鄉規劃與歷史風貌保護、文物與大遺址組團式保護、儒家文化研究與傳播、中華美德傳承示范、世界文明對話交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先行先試,整體提升。執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推進文物保護、生態修復、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內涵提升等基礎性工作。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教育培訓等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尼山圣境、嶧山文化旅游等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國家大遺址“曲阜片區”文化遺產保護、鄒魯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中華文化標志城規劃建設。 八是切實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全面落實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改進文化人才管理體制,創新文化人才工作機制,完善文化人才政策,推動文化人才隊伍全面發展。對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有突出貢獻特殊人才、德藝雙馨藝術名家、瀕危稀有劇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及團體,推動制定專門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文化行業特殊藝術專業人才保障機制。深入實施“大師引進工程”,認真落實《關于加強儒學人才高地建設的意見》,履行儒學人才高地建設聯席會議牽頭部門職責。實施西部經濟隆起帶和省扶貧開發重點區域人才支持計劃文化人才項目、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程和基層公共文化輔導工程,提高基層文化骨干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