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天津“文惠卡”推出之后 |
發表時間:2016-06-11 11:31:19 |
|
由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聯合有關單位,組織11個天津市文藝院團推出的“天津文化惠民卡”,自今年3月28日發行以來,受到天津市民的歡迎。截至5月底,6萬張文惠卡已全部發售完畢。
兩個月來,一張小小的文化惠民卡改變了津城演出市場。它不僅讓普通民眾享受到多種文化盛宴,更用低票價把文藝院團推向市場,促進更多優質劇目的產生,并以文化消費帶動演出市場和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前幾天,我用文惠卡買了幾張天津交響樂團的演出票,票面價格為100元,除去院團給文惠卡的四折至七折優惠和80%的補貼后,每張票才十幾元。”崔浩是天津的一位音樂愛好者,他表示,一場音樂會動輒數百元的票價,曾讓他很多時候都“望票興嘆”。和崔浩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現在,我每個月都會拿出一定資金用于觀看演出,文惠卡帶來的低價票讓我有了很多選擇。”崔浩說。
數據顯示,在文惠卡推出以前,很多演出上座率不到五成。現在,話劇、兒童劇的上座率接近100%,歌舞、交響樂等演出平均上座率達到八九成。
天津北方演藝集團副總經理鐘海說:“文惠卡是天津推出的票價優惠幅度最大的文化惠民措施。高票價是阻礙天津演出市場持續發展的門檻之一,只有打破這個門檻,才能讓普通觀眾有可能、有條件步入劇場看演出。”
如何讓觀眾主動走進劇場,一直是困擾文藝院團的問題。以往政府常常是出一筆錢補貼給院團,要求其提供低價票或免費票讓觀眾來看演出。但一些演出方組織的觀眾,并不是真正想看演出的觀眾,不僅效果不理想,還讓觀眾形成了“看戲不花錢”的習慣。文惠卡利用市場手段推動文化惠民措施的落實,把低票價直接補貼給市場、觀眾,由“暗補”變成“明補”,讓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讓真正喜歡看演出的觀眾心甘情愿掏錢買票。
此次6萬張卡,2400萬元政府補貼,極大帶動了天津市民的文化消費熱情。全市18個發卡點在發售的63天里持續火爆,發卡首日就售出近萬張。各大劇院都能見到排著長龍前來辦卡或咨詢、購票的市民。天津人民藝術劇院郭洪斌表示,一個三口之家,用文惠卡購票看一場高水平的演出,總共花100多元。“這是一個家庭能夠承擔、也愿意付出的花費。劇場看似虧錢,但卻可能讓這個家庭養成長期觀看演出的習慣。因此,文惠卡的意義其實并不僅僅是‘惠民’,而是激活了一個潛在的市場。”郭洪斌說。
對文藝院團來說,文惠卡帶來的不僅僅是觀眾的增加,同時還有觀眾對演出劇目質量的要求。院團要贏得觀眾,就需要創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劇目。天津歌舞劇院院長高久林說,兩個月來,劇院推出了近20場名家名曲系列音樂會和經典芭蕾舞劇。為了確保演出質量,劇院下屬的4個團都成立了專門的節目評審小組,對原有的精品劇目再度加工。目前,每場演出的上座率都達到九成以上;4月演出的古典芭蕾舞《天鵝湖》,開演前一周票就已售罄,票房超過12萬元,而此前僅為兩三萬元的票房。
此外,天津京劇院在“五一”期間,邀請全國14個京劇院團的48位京劇新生代傳承人舉辦了2015“炫彩青春”京劇院團優秀青年演員交流展演,5場經典折子戲上座率達到90%以上。天津交響樂團在“六一”兒童節期間,攜手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合作推出了兒童歌舞劇《森林狂歡節》,3場演出票不到一天就全部售完。天津京劇院院長王平表示,文惠卡的推出,讓劇院能夠把更多精力放到劇目生產和人才培養上。觀眾花錢買票看戲,對劇目的要求自然也高了,無論是老演員還是青年演員,都必須促使自己不斷進步,這就形成了一個“觀眾—院團—市場”的良性循環。
文惠卡不僅讓老百姓買得起票,讓劇院、劇團有錢掙,也直接拉動了演出市場的繁榮。兩個月以來,天津11個院團共演出202場,比去年同期增加89%。
為了在市場占得先機,各院團還紛紛建立起專門的策劃營銷部門,加大對劇目的宣傳力度。高久林說,文惠卡將觀看演出的選擇權交給了觀眾,這意味著11個院團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在市場中進行良性競爭。院團只有演出老百姓真正喜歡的劇節目,才能留住觀眾。同時,劇院也能夠聽到來自市場的真實聲音,及時按照觀眾需要來調整劇目內容和演出安排。
天津北方演藝集團還抓住文惠卡推出的契機,建立了一套從線上到線下的現代營銷體系,包括建立網絡營銷平臺“天津演藝網”和會員管理系統,以及微信、微博營銷平臺和話劇、兒童劇、戲曲、曲藝雜技、音樂歌舞等10多個微信群。通過大數據分析,定期為6萬名會員推送個性化演出資訊,并指導院團推出不同年齡段觀眾喜愛的演出,成為演藝市場率先嘗試“互聯網+”的試水者。
拿著文惠卡,很多老觀眾發現購票、看演出比以前方便多了:通過微信就可查詢近期的演出信息,登錄文惠卡網站就可選購11個文藝院團的演出票,并可以到任何一個院團取票。
近日,知名指揮家湯沐海執棒了天津歌舞劇院的一場文惠卡項目演出《梁祝·黃河——中西合璧中國經典大型民族音樂會》,當晚的演出座無虛席。演出結束后,湯沐海說:“藝術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少數人的,它是屬于全體人民的。我們藝術家真誠工作,政府則搭建平臺,把好的藝術作品奉獻給人民。”
(來源:中國文化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