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如何管理和運營文化演藝劇場,“山東模式”成為借鑒樣本 |
發表時間:2016-06-07 |
|
6月1日,由文化部政策法規司主辦,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和山東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辦的“2015年第一期全國演藝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在山東濟南開班。此次培訓班選聘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演藝一線優秀的經營管理者親臨授課,以解剖麻雀、案例教學、分組討論的方式為來自全國相關演藝單位的75名學員提供業務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如何管理和運營文化演藝劇場成為此次培訓班熱議的主題。來自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副教授沈亮、香港教育學院藝術管理教授鄭新文和山東演藝聯盟總經理林凡軍等演藝界專業人士,分別從理論和實踐方面給出了各自的解答。在這些演藝界專業人士看來,觀眾體驗至上、追求文化價值的最大化為各位管理者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思路和方法,而演藝行業的“山東模式”則成為值得借鑒的經驗樣本。 劇場運營應以觀眾體驗至上 美國圣路易斯交響樂團在國際上屢獲大獎,然而還是沒人來看。樂團進行市場研究的結果表明,該樂團的聲望反而造成了人們的憂慮。 于是,樂團決定改變廣告語。之前劇團的廣告語是“來到表演廳的都是專業的音樂鑒賞家”,后來他們打出了這樣一段話:“當溫頓在此表演時,即使是冷酷無情的殺手也會為之動容落淚”和“不滿意則可以退款”,果然人氣大增。 沈亮說,這個例子表明,“讓人們遠離音樂大廳的原因不是古典音樂本身和門票的價格因素,而是由于人們缺乏對此種經驗本身的親切感。” “觀眾缺乏對劇場的體驗或者觀眾體驗不佳,就不會踏入或再次踏入劇場,這對劇場的影響是最大的。”沈亮認為,“觀眾去劇場觀看一場演出有諸多環節,從‘決定去、同意他人建議去、查看上演劇目、買票、到劇院、到劇場、劇院現場、看演出、吃飯、到家、決定再去看戲’是一個鏈條式的反應,但如果某一環節的體驗不好,就會影響到整個觀劇的體驗。所以,劇場的經營要格外重視每一個環節,不光要以優秀的演出為賣點,更重要的要為觀眾提供一流體驗。” 在國內,劇場演出的時間一般在晚上七點至八點,而這個時間正是上下班高峰時段和晚餐時間,去觀看演出就要經歷堵車、挨餓等。沈亮說:“如果能像國外的很多劇院一樣,將餐飲引入劇場周邊,讓觀眾在演出前后有一餐美食的享受,我想會為整個觀看演出的體驗加分的。” 要追求文化價值的最大化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遠景是打造屬于‘每一個人的藝術中心’,擔負著提供娛樂、接觸、教育、啟發的使命;而中國國家大劇院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中心,秉承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始終把追求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兼顧經濟效益的同時,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鄭新文做了這樣一個對比。鄭新文表示,曾經隨機提問去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和中國國家大劇院參加展演的學員們,這些學員都能或多或少地說出二者在管理方面的一些差異。 眾所周知,劇院管理者要從事多種工作,涵蓋節目策劃、藝術家管理、營銷、觀眾拓展、融資、設施管理、財務、人事、信息管理等方面。“這就要求管理者追求藝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教育價值。在我看來,所謂的文化價值就是這四種價值的最大化。”鄭新文說,“劇院經營者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平衡藝術、經濟、社會和教育價值,是一個劇院成功與否的關鍵。” 成功的劇院有哪些特點?結合香港西九龍文化區表演藝術場地管治模式,鄭新文認為:“劇院管理首要的是追求文化價值的最大化,其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重視劇院的整體管理。” “整體管理,就是要求劇院有清晰的使命、宗旨,各部門有清晰的業務指標和工作流程。在內部監察中采取表現評估和定期的書面報告的形式來進行問責,決策上有效率,內部流程盡量簡單、無縫。”鄭新文強調,“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中國國家大劇院、香港西九龍文化表演區的劇場管理模式可能不適合于國內任何一個劇場完全照搬,但是這些模式都會為管理者提供經驗借鑒。” 演藝行業的“山東模式” “在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2013年3月8日,山東演藝集團聯合全省藝術表演團體、演出劇場、演出經紀機構等共188家單位在濟南成立山東演藝聯盟。同年10月,山東演藝聯盟注冊為法人公司實體,成為全國演藝行業第一個注冊成公司的聯盟組織。”林凡軍說,“這種變革在演藝行業尚未形成成熟的發展模式和有效的發展路徑、多數管理者和從業者缺乏演藝產業相關專業知識的情況下,對我們來說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山東演藝聯盟形成了以山東演藝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山東劇場院線、電子票務系統、聯盟秘書處、山東演藝產業孵化器和山東演藝聯盟藝術培訓中心為支撐,集學術研究、項目運作、人才培養、票務服務、版權交易、教育培訓、企業孵化于一體的全省演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 如今,山東演藝聯盟整合創作、院團、劇場、經紀等演藝資源,集劇本創作、演出策劃、劇場經營、市場營銷、演藝產品開發等多個環節,打造了完整的演藝產業鏈條。同時,山東演藝聯盟擔當起政府與成員單位的中間組織,將實踐經驗轉化為政府決策參考,為基層實踐提供政策分析與業務支持;參與和培育山東本土演藝產業發展,通過票務系統、藝術教育、劇場院線等抓手參與市場經營;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共同培養各類演藝專業人才;整合國內外學術資源,對山東省乃至全國演藝產業發展作及時、深入、系統的研究。成為“政產學研”一體的演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 (來源:大眾日報) |
|
|